想要制定全面的教案,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,你必须学会​​制定教案。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。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8个教案。感谢您的阅读。

北京师范大学版三年级数学第二卷教案1

教学目标:

1。基础知识目标。

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,学生能够认识东、西、南、北四个方向,能够用给定的方向来识别其他三个方向,并用这些词语来描述该方向的物体。

2。基本技能目标:使学生认识地图上的方向。

3。情感目标:培养学生的方向意识,进一步发展空间概念。

教学重点:认识东、西、北、南四个方向。

教学难点:东、西、南、北等方位概念的形成。

教学过程:

户外部分

1。导入

老师:今天来听课的老师很多,很多都是第一次来我们威尔路小学!他们对我们学校了解不多。你能当个小导游,先带老师们参观一下吗?我们的学校?由于时间有限,我们只参观了前院的周边,介绍时也注意使用正确的方位词。你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导游吗? (是)我们把老师们分成小组,请老师们来参观吧!

(同学们分组进入操场,向来访的老师介绍校园)

2。了解东、西、南、北

1。知东、西、南、北。

学生集合报到。

老师:同学们是如何向老师介绍的?

(学生用之前学过的前后左右词语介绍校园情况)

老师:为什么有的同学说他的前面是教学楼?有人说他前面是幼儿园大楼?

(两个同学站在不同的方向,所以面对的东西也不同。)

老师: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前后左右来描述好像有局限性。该怎么办?你知道描述方向的其他方法吗?

(可以形容为东、西、北、南)

老师:你知道东在哪里吗? (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方)

如果你知道东方,你还能知道哪个方向吗? (西、东与西相反)

剩下的两个方向是什么? (南、北)

哪个是南边?哪个是北?你怎么知道?

2。巩固东、西、北、南。

老师:看看大家认不认识东、西、北、南。我们来玩一些小游戏吧。

老师说出方向,学生就转向那个方向。 (适当加快速度,增加娱乐性,让学生在游戏中熟练区分东西南北。)

一名学生说出方向,其他学生指出相应的方向。

我们用位置词再次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吧。

3。知识扩展。

老师:在学校里,学生们都已经能辨别东西南北了。离开学校后他们还能分辨出差异吗?老师要考大家,我们学校的东方书店在哪个方向?聚丰德在哪里?泉城广场在哪里?

老师:你家从学校往哪个方向走?

室内部分

4。方向的相对性。

老师:回到电子教室,你改变方向了吗?操场上的文化墙在哪里?办公楼在哪里?教学楼在哪里?幼儿园大楼在哪里?

老师:现在多媒体教室里,我和同学们在哪里?门在哪里?那么我们这边的幼儿园大楼在哪里呢?嘿?刚才有同学说幼儿园在操场南边,但现在幼儿园在我们这边。北,怎么了?

(不是幼儿园搬了,而是我们站的位置不一样了。)

老师:看来我们在描述方向的时候,需要说明谁在哪个方向。

3。知道地图上的方向

老师:老师,这是我们学校未完成的平面图。学生能否填写操场周围的“文化墙、教学楼、办公楼、幼儿园楼”及其方向并完成平面图?尝试。快来试试吧!

学生绘画,展示在展位前,并介绍绘画情况。告诉我你为什么这样画。

老师:在同一个校园里,有的同学在上面画了“东”,有的同学在上面画了“北”。如果我们不标出东、西、南、北四个方向,别人还是能清楚地听懂我们的意思。原理图,示意图?怎么办?

(我们可以统一绘图标准)

老师:对了,根据地理知识,地图通常是按照上、北、下、南、左、西、右、东的顺序绘制的。 (板书)为了让大家知道我们是按照这个标准来画的,就在地图的右上方。在角上画一个向上的箭头以指示“北”。

老师:请修改一下你的图。

展示。

4。看图认方向

1。游乐园。

老师:春天来了。又到了我们去春游的时候了。我们可以一起去儿童游乐场吗? (展示)

老师:请介绍一下公园的情况。 (如果不会使用高位代词,可以引导学生“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来介绍”)

老师:你怎么知道花坛的北边就是喷泉呢?

我们应该先去哪里? (学生选择进入并介绍情况)

2。北京。

老师:你去过北京吗?老师,你有想看的北京照片吗?

展示给学生欣赏。

老师:这是广场的照片。同学们能根据左下角的示意图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吗?

改变不同的位置,让学生谈论周围的情况。

5。总结

以后出行的时候,我们可以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,顺利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。

北京师范大学版三年级数学第二册教案第二部分

设计说明

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统计表格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。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收集和分析的过程,了解使用绘图方法组织数据的优势。基于以上安排,本课设计如下:

1。利用知识的迁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、合作交流。

通过前期的学习,学生已经具备了统计意识,并具备了基本的统计数据能力。他们用知识的传递来注重“引领”,启发学生“探索”,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。学生通过独立思考、小组讨论等方式探索新知识,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放思维。

2.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。

在教学设计上,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,完成用绘图方法整理数据的过程后,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,并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。一方面,让学生从更高的角度了解使用绘图方法组织和表示数据的优点,理解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,进一步发展统计概念;另一方面,根据数据收集和解决问题的结果引导学生提出问题,使学生提高概念和知识。

课前准备

老师准备ppt课件

教学流程

⊙情景介绍激发兴趣

老师:同学们,我们课前猜个谜语,好吗?与本课的学习有关!

出谜语:两艘小船,没有桨,没有帆。白天随身携带它,晚上放在床边。

学生自行猜谜语。

(如果没有学生猜出,老师就会宣布答案:鞋子)

老师:顽皮和他的同学想开一家小鞋店。他们应该如何购买商品?让我们一起帮助他们吧!

(板书题目)

⊙探索新知识

1.确定要调查的内容。

选两名学生到前面模拟开鞋店的情况,请学生帮忙进货。

老师:请大家在群里讨论“代购商品”需要调查哪些内容?

(学生分组交流,老师巡视聆听)

个人报告:

默认

生1:你应该买一些时尚的鞋子。

学生2:主要考虑的是鞋码。您应该调查学生穿的鞋码。

学生3:我也觉得应该根据学生的鞋码来进货。

2.以本班学生为例,对学生的鞋码进行调查。

(1) 小组讨论调查方法。

(2) 报姓名。

(3)选择鞋店的两名成员,一名调查女生的鞋码,另一名调查男生的鞋码。

(4) 将调查结果记录在表格中。

(5) 学生报告并展示调查结果。

老师:看统计表,你发现了什么?

默认

学生1:男鞋最大数量为38号,最小数量为33号;女鞋最大号是37号,最小号是32号。

学生2:穿34码和35码鞋的人比较多。

学生3:男生穿34号鞋最多,有7人;女生穿34号鞋最多,有8人。

总结:通过统计表格,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穿34号鞋和35号鞋。

北京师范大学版三年级数学第二册教案第三章

单位 1:分和小数

1。课本解析:

“元、角、分、小数”单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小数。教材的目的是让学生在“元、角、分”的背景下学习小数的基础知识和简单的加减运算。我们选择“元、角、分”这样的情况让学生学习小数。首先,因为学生理解小数最直接的经验来自于价格。其次,结合购物情况学习小数,可以突出“元角分”与小数的关系。密切接触有助于学生对小数的理解并渗透到解决问题的要求中。另外,这样的教材编排也为以后学习小数提供了直观、具体的范本。因此,在实际教学中,要注意本单元小数的学习不要脱离这个背景。

本单元安排了“买文具”、“逛街”、“买书”、“送书”等具体情境。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,了解小数的含义,体验小数及其加减法。计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。

2。教学目标:

1。结合具体内容,理解小数的含义,体会小数的特点,能够认、读、写简单的小数。

2。体验比较产品单价的过程,学习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。

3。结合解题过程,学习加减法到小数点后一位。

4。能够用小数表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,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,与同伴交流,感受小数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。

3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:

1.紧密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况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含义

首先,阅读商品价格标签是购物必备的知识和技能。能够用元、角、分来解释以小数表示的商品价格,是理解小数含义的标志。认识、读、写小数的学习过程是根据学生已有的“元、角、分”经验,在具体情境中进行的。

2.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,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合理性

“货比三家”,让学生想办法独立解决“去哪家文具店买笔盒最便宜?”的问题。并与同行交流和分享他们的不同策略。教师不能事事包办,把某种策略总结成知识点灌输给学生,这样限制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;必须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独特的见解或问题;对学生各种策略的评价一定是有帮助的,有助于他们提高自我策略选择和合理优化的意识。

3.将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

这不仅仅是因为计算是手段,解决问题是目的。两者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;还培养了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,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。有效的方法。学生第一次学习小数加法是在“买书”的背景下。在讨论十进制加法的各种算法的过程中,揭示了这些不同算法的共性,即只能将具有相同单位(位数)的数字相加。这也是理解为什么加小数时小数点要对齐的基础。只要学生理解了这一点,他们就能将整数加减法的经验转移到小数加减法上。

4.逐步扩大学生自主探索、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

在“买书”课程中,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重点了解小数加法的算术和算法。 《送书》课让学生自主探索,因为学生已经学会了整数加减法,已经有了处理进位和退位问题的经验,对小数加减运算有了初步的了解,所以“送书”一课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。

4。教学中的重难点和重点:

要点:理解小数的含义;简单的小数加法和减法。

难度:理解小数的含义。

重点:联系真实背景,结合具体内容,帮助理解。

课程表:6课时

北京师范大学版三年级数学第二册教案第四章

教学目标

1。通过测试可能性的过程,知道事件发生的概率是不同的。

2。能够列出一个简单实验的所有可能结果。

3。描述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并与同行交换想法。

教学重点和难点

无遗漏地列出测试可能的结果。

教学准备

3个转盘,几个纸杯纸盒,4个红色乒乓球,3个黄色乒乓球,3个黑色乒乓球。学生制作的转盘课表1

教学流程

游戏简介:

老师:今天我带来了一位老朋友,他想和我们一起玩游戏。

(录音)同学们大家好,我是调皮的!让我来玩一个游戏,看谁猜得又快又对!

老师:(出示表盘)如果转动指针,它会停在什么颜色?

生命论指向紫色,生命论也可能指向黄色。

老师转动教鞭进行验证。

(录音)孩子们猜对了吗?两种颜色都可以被指出。那么谁的可能性更大,谁的可能性更小呢?

回答。

老师:孩子们说的有道理。在这个活动中,两种颜色都可以被指向,但是指向哪种颜色的可能性是不同的。今天我们就通过猜谜活动来研究可能性问题。

游戏继续

1。 (录音)调皮:我还带了一个转盘,这次我想让大家猜猜指针会指向哪种颜色?哪种颜色更有可能指向?

老师:(出示轮盘)谁来猜猜?

生:可能会变成紫色。

生:也可能会变成黄色。

生:指向两种颜色的可能性是相同的。

老师:为什么说指向两种颜色的可能性是相同的呢?

生:因为两种颜色的面积相同。

老师:孩子们说得很好。当两种颜色的面积相同时,转动指针指向两种颜色的可能性几乎相同。请学生到黑板前拨打号码进行验证。

2、老师:昨天,孩子们在家也做了一个转盘。拿出来让大家猜,然后旋转看看你猜对了吗?学生们展示自制的转盘并进行小组活动。

老师深入各组参与活动,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判断。

3。 (录音)调皮:你们刚才活动好热闹啊!我也很愿意参加。我准备了一个独特的转盘。你能帮我想想指针指向各种颜色的可能性吗?

老师展示轮子。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理由。

生:最有可能变成橙色,最不可能变成黄色。因为面积大的区域最有可能被点,而面积小的区域最不可能有点。

老师:你在玩转盘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原理?

回答。 (多请几位同学发言。)

游戏2(抛纸杯)

1。公布规则。

老师: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“扔纸杯”实验,

每个学生将纸杯抛掷5次,每次结果都记录在测试单上。 4 个人都抛了 5 次后,将结果与同伴分享。组长会总结各种结果出现的次数,最后得出结论。

2。团体活动。 (老师到各组参与活动。)

3。交流成果。尝试要求每个小组报告他们的测试结果和结论。

老师总结各组的测试结果,这样积累的次数越多,越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。

4。形成结论。

扔纸杯时,落地后最有可能侧放,因为侧边面积最大,而最不可能直立放置,因为底部面积最大最小的。

第三场比赛(触球)

1。师:刚才的比赛同学们都表现得很好。让我们再玩一次“触球”游戏。 (出示纸箱,放2个黄球和1个白球)

老师:如果你随机抽一个球,结果是什么?哪种球更容易被碰,哪种球更不容易被碰。

回答。

老师:你能告诉我你是怎么判断的吗?

老师,请到讲台上摸球验证一下。

2.老师:(在盒子里再放3个红球)现在随意拿出一个球。有多少结果?哪种球更容易被碰,哪种球更不容易被碰。

回答。并要求学生谈论他们如何判断。

老师:黑球能摸到吗?

回答。

3。 (在盒子里放入2个白球和2个黄球) 老师:如果同时取出2个球,可能的结果是什么?

在群里讨论。

报告结论。

老师:小朋友们,这堂课我们玩得很开心。你学到了什么?

延伸工作

扔一个图钉,可能的结果是什么?以表格形式列出它们。

黑板设计

你猜

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二册教案第五章

教学目标:

1。通过动手实践,可以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对称、平移、旋转。

2。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平移和旋转的现象。

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:

学生可以独立设计自己想要的图案。

指导流程:

1。课前准备:

课前收集一些图案。

2。学生独立协作制作:

1。来聊聊吧

学生们拿出课前收集的图案,同学们互相告诉对方他们觉得图案哪里好看。然后说说这些图案是如何设计的。

2.寻找它

学生拿出水彩笔,圈出平移或旋转的图形,以获得他们所持有的图案。

3。画一幅画

老师可以拿出一张图,对折并撕下,让学生画出它的轴对称图形。

3。检测符合标准

1.剪掉

学生们拿出剪刀,剪出自己喜欢的形状,并通过平移或旋转画出图案。

4。本课结束:

学生先拿出自己设计的图案,分组比较,选出优秀的图案。然后老师评价并选出三个优秀图案。

课后反思:

北京师范大学版三年级数学第二册教案第六章

教学目标:

1。进一步树立公斤、克的质量观念。

2。培养学生估计和解决与公斤、克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
3。通过称重和猜测,帮助学生建立公斤和克的质量概念。

4。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合作的学习态度。

教学重点:进一步树立公斤、克的质量概念。

教学难点:正确估计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。

教学设计:

1。创造情境并引入新课程

老师昨天去超市买了一些大小差不多的苹果。我们来估算一下:大约有多少个苹果重约 1 公斤?

学生随机估计的结果可能是混乱和盲目的。根据这个矛盾,老师问:如何估算才能使结果尽可能准确?

2。合作、交流、解读、探索

1。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讨论:如何才能尽可能准确地估计结果?

学生的估计方法可包括:取出一个苹果,称一下重量,然后根据苹果的质量进行估计;先称重1公斤的物品,用手称重,然后再称苹果。几个苹果的重量感觉和前一个差不多;只需使用秤称重即可。

2。与全班同学交流。

3。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估计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验证。

问题:从视频中你明白了什么?

3。应用程序迁移、整合和改进

1。学生用弹簧秤再次称重1公斤的物体,然后用手称重,然后猜哪个物体重1公斤。

2。问题2.首先请学生拿出一支铅笔进行评估,然后用天平称重。

4。反思、扩张、升华

1。请告诉我在估算物品的质量时必须注意哪些事项,以使结果尽可能准确?

2。想一想,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。

后记:称量两袋盐的重量。 1公斤等于1000克,因此可以得出1公斤=1000克,2公斤=0克。学生在练习中能够熟练地进行转换。

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二册教案第七章

教学目标:

1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,你可以体会到,0除以任何非0的数,结果都等于0。

2。体验探索商中间和末尾除以0的计算方法的过程,并能够正确计算。

3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,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,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,提高合作与沟通的能力。

教学过程:

1。教学实例1

1。创造情境并提出问题

出示情境图并问: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?每只兔子平均能采摘多少个蘑菇?公式是怎样的?

每只猴子平均能采摘多少个桃子?怎么列出来呢?

2。结合旧知识解决问题

三只小猴子摘桃子,可是树上没有桃子。你认为每只小猴子能摘多少个桃子?

如果你选不出来,03 等于多少?

如果4只小猴子摘桃子会发生什么? 5只猴子呢? 9只猴子呢?公式如何制定?结果是什么?

问:仔细观察这些计算,你发现了什么?

得出结论: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是0。

2。巩固练习

想一想就去做1

学生独立完成后按姓名作答。

总结:0除以或乘以0以外的任何数字都等于0。

3。教学实例2

1。创造情境并提出问题。

展示示例图片并询问:从图片中你知道什么?

问:前三天平均每天产蛋公斤数如何计算?

2。独立探索、解决问题。

对话:3063多少钱?先估计,然后算数。

了解学生的方法,有选择地要求学生将方法写在黑板上。

问:3063的商大约是多少?你是怎么估计的?

重点学习笔算的方法和书写格式。

分析指导:为什么商的十位写0(因为0除以3是0)?这个0可以不写吗?为什么?让学生明确0具有占位符作用。

解释写作格式。

问:将书面计算结果与估算结果进行比较,您有何看法?如果商中间的0被省略怎么办?

4。完成测试

1。出示问题并要求学生说出商是多少。

2。学生独立完成书中的任务,并在黑板上按名进行表演。

3。让黑板上的同学说说计算过程。

4。如果学生写的垂直表达式不够简单,可以进行引导分析:最后一步的垂直计算可以省略吗?如果省略的话,商的单位位置应该写0吗?哪里应该写0来表示呢?完结了吗

5。小结:如果被除数个位为0,并且除法到被除数十位完成,则可以直接在商个位上写0。

5。全课总结

对比例题和试题,你认为有什么不同?有哪些相似之处?你能得出什么结论?

小结:如果被除数中间或末尾有0,且除法是由0前面的数字完成的,直接将被除数中的0对齐,商中写0即可。

6.巩固提高

1。想一想就去做2

出示问题并要求学生说出每个问题的商是多少。

独立完成并按名表演。

选择两个问题,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。

2。想一想就去做3

独立找出3题错误原因,改正,然后点名作答。

7。作业

想一想就去做4

北京师范大学版三年级数学第二册教案第八章

1。学习简介

1。现在桌子上有很多玩具。你想玩一会儿吗?

2。观察:每个玩具如何移动?稍后我们会分组报道

3。这些玩具的移动方式相同吗?你能根据它们的移动方式对它们进行分类吗?

4。又是如何划分的呢?为何如此分裂?

5。你能给陀螺、风车、卷笔刀等动作起个名字吗(老师用手势表示旋转)? (我们称之为旋转。)

小车、小乌龟、柜台等会移动的东西呢? (然后使用手势)(我们称之为平移。)

6。今天,我和孩子们将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现象。 (板书题目)

2。探索新知识

1。了解观察和感受活动中的平移和旋转

2。提供多媒体课件:空中列车、空中岩石、过山车、旋转木马)

3。谁能说出他们是如何移动的?是平移还是旋转?

4。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平移和旋转现象。请看(出示多媒体课件:思考一下,做第一题)。

5 让孩子闭上眼睛,静静思考什么样的运动是平移,什么样的运动是旋转。谁可以采取行动?用你无声的语言告诉大家,这是平移或者旋转。

6。你能根据它们的运动创建一个用于平移和旋转的符号吗? (同桌可以讨论)

7。演示和报告

8。比较平移和旋转。你也这样认为吗?有什么不同?

3。操作与观察

(1) 移动一招

1。学生根据老师的指示翻译方格纸上的圆圈。 (先平移4格,然后)

老师:工作了很久,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。好了,不玩了。

2。展示课件:下雨前,蚂蚁们忙着搬家。

(2) 练习

学生独立完成例题的金鱼图和火箭图。 (答案已通过电脑验证)

(3) 画一幅画

选择书中的一个人物,尝试一下并做一做。 (用实物投影学生的画作)

4。全课总结

1。老师和竹蜻蜓玩耍。这是老师小时候做的玩具。你玩过它吗?你知道这个玩具刚才做了什么动作吗?

2。回去后你能利用一些废品,发挥你的想象力,制作一些可以平移或旋转的小玩具吗?